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巴渝戏剧舞台上回声嘹亮的精品力作,你看过几部

    新华网3月27日电(韩梦霖)每年的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艺术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戏剧的魅力都未曾衰减。而重庆,也是一座跟戏剧文化结下深厚情缘的城市。无论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重庆的抗战话剧,还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批既富有重庆特点又体现时代特色的作品,戏剧都是构成这座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

    如今的重庆,戏剧正在植根基层,释放创意文的化活力,欣赏戏剧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休闲方式之一,市民可以到重庆市川剧院欣赏传统戏曲,可以到国泰大剧院欣赏大型舞蹈剧,还可以到南岸区303话剧社观看小剧场话剧。有如此丰富的选择,源于重庆的戏剧舞台上,为观众奉献过不少精品力作,有的堪称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有的走出国门享誉海内外,有的在艺术形式上大胆创新突破,有的塑造了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在这个属于戏剧迷的日子里,我们不妨再来品味一下这些巴渝原创戏剧曾带来的魅力与震撼。

    “雾季公演”与话剧《屈原》

话剧《屈原》历史照片 (资料图片)

    兴起于重庆的抗战话剧,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中的灿烂一章。抗战时期,重庆饱受日机轰炸,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雾季,彼时,日机来犯相对减少,于是,重庆文艺界利用这段时间,举行大规模的戏剧演出,全城演戏看戏,成就了中国话剧史的一次高峰。

    当时,在重庆的戏剧社团有50多个,著名的剧作家有郭沫若、阳翰笙、田汉、夏衍、洪深、老舍、曹禺、陈白尘、吴祖光等,据不完全统计,“雾季公演”期间,共上演话剧120部,戏剧剧本1200多部,其中最为火爆的当属郭沫若创作的话剧《屈原》,当时《屈原》在国泰大剧院曾连演22场。

    川剧《金子》

   

《金子》剧照(资料图片)

    《金子》一剧是重庆市川剧1996年院根据曹禺名著《原野》改编的传统剧目,它在遵循原著精神的基础上作了必要的调整,以金子的情仇爱恨为主线,将原先的“复仇戏”改编成一部“内心戏”,突出了金子身处漩涡中复杂的内心冲突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唱词很有四川味道,念白又都是四川话,还采用了川剧的变脸、帮腔等独特的表现手段,具有浓烈的川剧特色。

    《金子》是一台纯粹的川剧,获得了巨大成功,曾先后荣获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国曹禺戏剧奖、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成就奖和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称号,成为了中国戏曲现代戏的一个里程碑。《金子》也曾多次到法国、瑞士等欧洲国家演出,在国际舞台上展露风采。

    剧院厉经十载打造的川剧《金子》,成功入选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荣获了文化部大奖,中国艺术节奖,中国戏曲学会奖35项以及个人奖项共70余项   

    方言话剧《三峡人家》

   

《三峡人家》剧照(资料图片)

    重庆方言话剧《三峡人家》讲述三峡地区改革开放后,农民工进城并与城里人相互融合的过程。作品以群像戏结构方式,将众多鲜活的人物和趣味盎然的故事编织在一起,徐徐展开了一幅三峡地区当代人情风貌的长卷,热情讴歌了在农民工进城的历史进程中,普通人民思想情感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峡人家》自2008年12月演出以来,先后在三峡库区和全国各地演出200余场。该剧荣获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2010年获得第六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2013年成功入选文化部、财政部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

    杂技剧《花木兰》

   

《花木兰》剧照 新华网 发

    重庆杂技艺术团的主打品牌节目——杂技剧《花木兰》,跳出历史真实、人物关系和情节交代的桎梏,将花木兰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把杂技与舞蹈、中国功夫和皮影等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为杂技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创作之初,该剧就定位于走国际市场,在剧情剪裁、舞台呈现、服装造型等方面作了大量适合国外观众欣赏习惯的探索,力争打破文化差异的壁垒。

    《花木兰》诞生以来累计演出2000多场,创造了中国杂技在海外演出场次的最高记录,在美国、欧洲等地拥有大量粉丝和超强的市场号召力,成为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

    大型歌剧《巫山神女》

《巫山神女》剧照(资料图片)

    《巫山神女》以长江三峡最负盛名的自然景观“神女峰”为创作背景,编织了一个极其浪漫美丽的故事:一块阻挡峡江急流的险礁在爱与泪的交织中自毁其身,化为受人敬仰的神女。剧中刻画了巫山神女、青年船工水旺等一系列感人的艺术形象,着力弘扬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勇于抗争、敢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同时也展示了爱情与生命的壮丽。

     该剧是重庆歌剧发展历程中第一部建立在重庆本土音乐基调上的大型浪漫主义原创歌剧,音乐创作十分成熟,可以堪称重庆歌剧的里程碑。剧目曾于1997年获文化部第八届“文华新剧目”奖及文华导演奖、文华表演奖、文华音乐奖;1998年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

     方言话剧《移民金大花》

   

《移民金大花》剧照(资料图片)

    该剧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高昂的艺术激情迅速反映了当时尚正在进行中的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的现实生活。热情讴歌了广大移民群众和移民干部舍小家、顾大家、爱国家的三峡移民精神。该剧既有动心动情的正剧色彩,又有恢谐幽默的喜剧风格。

    《移民金大花》2007年获“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戏剧奖”;06-07年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强剧目”;2008年获“重庆市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等奖”。在三峡库区、重庆各区县及全国各地演出300余场,行程2万多公里,观众达30余万人次。

    曲艺剧《月光下的水仙》

   

《月光下的水仙》剧照(资料图片)

    2007年,以荣获中国文化部九届新剧目奖作品《雾都明灯》改编的大型曲艺《月光下的水仙》,是重庆市曲艺团专为冲击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而特别打造的革命史题材的经典巨作。

    《月光下的水仙》着力曲艺艺术的本体改革,充分发挥各曲种优长,挖掘濒临失传曲种,运用各种舞台手段,融入现代意识,给传统的表演形式注入新的活力,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而且还具备了很高的文献价值。

    舞剧《杜甫》

《杜甫》剧照 新华网 发

    重庆市歌舞团的原创舞剧《杜甫》,将杜甫的一生划分为四个阶段,演绎了诗圣杜甫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一生,带领观众一起感知其内心的成长蜕变,展现了其笔下由盛转衰的唐朝。该剧打破传统舞剧重叙事的表现方式,凝练杜诗“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与舞蹈语汇相结合,诠释了这位现实主义诗人的精神世界。该剧于2016年摘得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实现了重庆市舞剧在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专家奖“荷花奖”零的突破。

    芭蕾舞剧《死水微澜》

 

《月光下的水仙》剧照 新华网 李相博 摄

    芭蕾舞剧版《死水微澜》是重庆芭蕾舞团继《追寻香格里拉》之后又一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剧目,是根据川籍文学大师李劼人作品改编的同名芭蕾舞剧。2017年8月,这部描绘百年前川渝地区乡土风情的文艺经典首次以芭蕾舞剧的形式搬上舞台。

    话剧《又到满山红叶时》

    《又到满山红叶时》是长江重庆航道局以川江一线航道职工的工作生活为故事原型,与全国总工会联手组织创作的优秀文化精品力作,被誉为80年代经典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的姊妹篇。

    这是第一部以长江经济带建设为背景,讲述长江航运建设者投身黄金水道建设故事的舞台话剧。该剧以川江一线航道职工的工作生活为故事原型组织剧本创作,讲述新老两代航道人坚守理想信念,在长江数字航道试运行倒计时一百天里发生的感人故事,将巴渝文化和壮丽的三峡、美丽的三峡红叶通过舞台艺术呈现。

    现代川剧《江姐》

《江姐》剧照(资料图片)

    上世纪60年代,川剧《江姐》曾风靡一时。今年1月12日,由重庆市川剧院倾力打造,中国戏剧“三度梅”获得者、重庆市文联主席沈铁梅领衔主演的现代川剧《江姐》,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开启全国首演。现代川剧《江姐》集结了国内优秀的主创团队,除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的三次获得者沈铁梅领衔主演“江姐”外,大汉奸甫志高、沈养斋也分别由梅花奖获得者孙勇波、胡瑜斌主演。

    该剧在继承老一辈创作思维和艺术手段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音乐、舞蹈元素,巧妙运用了声光电等形式,力求表演、音乐、服装和舞美都展示出全新的面貌,为观众呈现了一台唯美的视听盛宴。